【一带一路故事】青春随着南欧江澎湃向前

发布日期:2022-05-10 信息来源:电建海投公司 作者:刘向晨 字号:[ ] 分享

五月,是青春的日子。一批大学生即将走出校门、步入社会,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重要选择,接下来的路怎么走?青春该在哪里绽放?

有些人的选择会让人肃然起敬。比如那些遵从自己内心、走向基层、奋斗海外的电建青年人,他们响应祖国号召,肩负光荣使命,埋头苦干奉献,造福当地民众,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意志,在风雨中历练本领,在拼搏奉献中体现价值,书写了别样的青春风采。

从基层起航,在海外闪光。今天,我们把视角对准老挝南欧江畔的一群年轻人,为他们加油、为他们喝彩,感受那熠熠生辉的新时代之光。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工作,每个人的青春不应该是同一种颜色。”

南欧江在哪?这是张振华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

南欧江发源于中国云南江城与老挝丰沙里接壤地区,纵贯南北达475公里,是湄公河左岸在老挝北部的最大支流,也是老挝政府推动建设的能源基地之一。

“当听说中国电建以‘一库七级’分两期开发南欧江时,深知这是了不起的大工程,是‘一带一路’标杆项目,如果能参与其中,这辈子也值了!” 已经在国内水电建设一线工作8年的张振华,期待着更广阔的世界。

2014年8月,张振华奔赴南欧江,也是他第一次出国。“先是从青岛到昆明,再转机到老挝琅勃拉邦,然后再驱车沿着山路行驶20多个小时。一边是大山,一边是悬崖,曲折盘旋、颠簸不断,历时三天两夜才到达南欧江六级电站,我感觉把一辈子的车都坐完了。”

虽然,早已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亚热带湿热的天气还是让久居北方的张振华浑身起满了湿疹,强烈的不适让他心里产生了莫名的失落。

“来了就安心干。水电人嘛,这点苦不在话下!” 张振华一边鼓励自己,一边独自承担起机电安装专业管理工作,设计图纸审核、材料采购报批、设备到货验收、现场质量进度跟踪等各项工作纷至沓来。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张振华把办公地点搬到了工地现场。“施工最大的困难,就是雨季影响,我们做到‘天歇人不歇’,见缝插针,多项工作穿插交替进行,84天便完成了3台机组从肘管至蜗壳的安装,创造了同类型机组的最快纪录。”

2018年5月,六级水电站顺利投产发电进入运营阶段,张振华逆流而上,来到七级水电站,迎接更大的考验。

“七级水电站位于整条南欧江的最上游,是‘一库七级’中的‘第一库’,具有‘龙头’调节功能,也是全流域单机容量最大的机组105MW,它的建设和运行将直接影响全流域梯级联调联运。” 张振华说。

虽然在国内干过30万、70万的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施工已经熟稔在心、得心应手,但在南欧江,现场有限的施工条件让“高精尖”的发电机组安装难度成倍增加。

热套工艺是汽轮发电机安装中,一种不可逆的安装工序,安装精确到0.01毫米计,相当于人头发丝的1/8。一周时间里,张振华组织了十余名技术人员,在现场反复核对验算,拿出了8个技术方案,并逐项进行模拟演练实试验,最终确保了方案的万无一失。

“吊装的时候,心都提到嗓子眼了,看着主轴顺利的穿入轮毂,一块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吃再多的苦都值得!” 张振华说。

2021年9月15日,七级水电站首台机顺利并网发电,这一天也是张振华儿子步入小学一年级第一次家长会的日子。

说起家人,外表硬朗的张振华,有些沉默。“儿子已经上小学了,陪他的时间总共算起来不到半年,儿子第一次说话、第一次走路、第一个生日、第一次入学,我都‘完美’地错过了。”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工作,每个人的青春也不应该是同一种颜色。这一路山高水长,跌跌撞撞,但我坚信未来会越走越宽、满载而归。”张振华说。

“这是对老挝民众的承诺,也是中国电建青年人应有的担当。”

出生在湖北荆州长江边上的刘虎,曾亲眼目睹过1998年抗洪抢险的惊险时刻。“但自从三峡大坝建成后,我的家乡再也没有发生过大的水患,所以大学志愿我毅然选择了水电相关的专业。”

    从大学毕业后,刘虎并没有选择留在城市,而是加入水电开发大军,先后在四川沙湾和新疆塔日勒嘎水电站从事电站运行管理,很快便成长为经验丰富的年轻值长、运行工程师。

2015年7月,老挝南欧江一期水电站机组即将投产发电,向国内优秀水电站运营管理人员抛出橄榄枝。热恋的女友、熟悉的环境、难舍的亲情,没能阻挡住一颗滚烫热血的心。“当时,就是一股脑想去国外,趁着自己年轻,接受一次挑战,让自己的眼界更加宽阔,不负所学。”

南欧江一期的二、五、六三个水电站,刘虎选择了条件最为偏远艰苦的五级水电站,电站生活物资全部从160公里外的勐赛县采购,仅往返路程就得一整天时间。但更难的是如何确保电站安全运营,电站运维人员70%是老挝籍员工,大多数还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非常缺乏实践经验。

“这些年轻人都是老挝水电的种子,我有责任把他们带出来。” 刘虎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组织各种理论学习班、技术强化班、现场实操班,并实施计分绩效考核,短短两年的功夫,就带出了一支技术过硬、能打硬仗的运维队伍。

五级电站的运营筹备、电力生产步入正轨后,刘虎又顺流而下,参与到南欧江集控中心的建设中去。“集控中心是七座水电站的‘大脑’和‘眼睛’,建成后将是老挝功能最全、技术最强的流域水电站集控中心。”刘虎满怀期待。

更让刘虎骄傲的是,集控中心全部关键技术、系统设备均采用中国标准、中国制造,从规划调研、系统设计,到现场安装、调试以及试运行,刘虎参与了全过程。“建成后,这里不仅实现了南欧江流域电站联调联运,为两岸民众提供水文气象服务,还成为中国电建对外展示的窗口,老挝社会各界来参观学习,成为中老友谊的桥梁和纽带。”

2020年初,突然袭来的新冠疫情,电站周围村庄陆续发现病例,给水电站一线运维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项目公司决定由集控中心提前远控电站,以减轻现场一线生产压力。

而此时,集控中心只有5名中方员工和11名老挝员工,人手捉襟见肘。那只有一个字:守。

很快,一张人尽其用、科学高效的集控中心人员倒班表出炉。“每个值班小组,由一名中方员工带两名老挝员工,实行四班三倒制,剩余一个小组随时准备应急支援。”

在中老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集控中心高效运转,期间开停机及负荷调整等操作成功率均达到100%,确保了集控中心对受控电站的科学精准调度。

目前,南欧江水电站旱季发电量占老挝中北部地区近50%,全流域发电装机占到老挝全国电力总装机的12%,集控中心的担子更重了。

“不放松,不懈怠 ,全力以赴把电站运行好,这是对老挝民众的承诺,也是中国电建青年人应有的担当。”刘虎说。

“能为中老友谊贡献力量,这是一种莫大的荣耀。”

孔梗村,南欧江二级电站附近的一处小村落。

“那时,进入孔梗村,唯一的交通方式就是坐船,一只船只能坐2个人,船桨靠人工滑动,坐在船上根本就不敢动弹,生怕失去平衡摔到江里。”老挝南欧江移民办负责人陈霞说。

2011年,22岁的陈霞大学一毕业就来到了老挝南欧江畔。“因为是女孩子,领导没有安排我到施工一线,而是去做移民工作,这样更容易发挥我的女性的优势和特点。”

但要想干好移民工作并不轻松。虽然中国电建为南欧江量身打造的“一库七级”规划方案,实现了尽最大可能减少原居民搬迁、减少耕地林地淹没,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但仍有部分村民面临搬迁等问题。

“好在,公司跟当地政府制定的移民搬迁补助、生计改善等一些列配套政策措施特别给力,让我在做移民工作的时候也更有底气。”对于此,陈霞充满信心。

项目前期,大部分村落都没有通路,陈霞和同事们只能逆流坐船或爬山步行入村。除了召开村民大会,还要入户、入果园、入林地,对每一棵青苗都要进行实物指标调查、签字确认。

交通不便,再加上村落分散,每次出去实调,很多时候陈霞和同事们只能住在村里。 “当时,村子里都比较落后,没有电灯,木板一放就是一张床,但大家伙的心气都比较高,只要能帮村民们改变面貌,吃点苦,又算得了什么。”

一身泥、一身水,一身汗。10年间,陈霞穿行在热带雨林,逆流在南欧江上,足迹涉及三省、六县和60多个村寨。2019年6月,历时8年,南欧江流域所有移民村都完成搬迁入住,每家每户都是宽敞的二层吊脚楼,学校、村公所、医务室、寺庙一应俱全,同时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网,村民的生产生活得到翻天覆地的改变。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现在,陈霞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移民生计改善上,针对每个村,甚至每户的不同,和当地政府一起推广牲畜养殖、特色种植、技术培训等项目,让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富。“我们在每个村设立村基金,村民可以依存自身发展需求制定发展计划,借助村基金发家致富,还有库区林业养护、鱼苗放殖等生态保护工作……”

至今,陈霞的手机保留着上百名当地省、县及村干部的联系电话,保持24小时开机。“老挝民众有事打电话找到我,是对我工作的认可,也是对中国电建的信赖,能为中老友谊、中老命运共同体贡献一份力量,是我莫大的荣耀。”陈霞说。

在南欧江的10年,也是一个女孩子最美的10年。常年的紫外线照射,陈霞的皮肤变得粗糙黝黑,但用陈霞的话说,这是一种健康美,也是在老挝南欧江的青春记忆。

2021年4月,老挝南欧江获得老挝国家劳动勋章。短短半年后,这一中企海外首个全流域投资开发梯级水电项目全部投产发电,为老挝经济社会发展和中老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提供优质的电力支持。

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城市繁华,独爱大江大河的拙朴;世事喧嚣,独守异国他乡的宁静。怀揣热血的梦想,在这一片热土、这片广阔天地,同样可以成就青春出彩的灿烂人生。

伟大的新时代,呼唤乘风破浪的弄潮儿 ,需要拼搏进取的奋斗者。在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进程中,一大批有知识、懂技术、善创新、能吃苦的电建青年,注入发展活力,种下希望之花,收获奋斗硕果。

群山寂寞无声,人生郁郁葱葱。大河澎湃向前,青春无限可能!祝愿电建青年鹏程万里,归来仍是少年!

张振华(右)和同事对放空洞启闭机进行检查


刘虎(前排左一)和同事进行电站联调


陈霞给村民讲解相关政策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